- 戈
-
gēㄍㄜ〔《廣韻》古禾切, 平戈, 見。 〕1.古代的主要兵器。 青銅製。 盛行於 商 至 戰國 時期, 秦 以後逐漸消失。 其突出部分名援, 援上下皆刃, 用以橫擊和鉤殺。 又有石戈、玉戈, 多為禮儀用具或明器。《書‧牧誓》: “稱爾戈, 比爾干, 立爾矛, 予其誓。”《左傳‧僖公二十三年》: “ 姜 與 子犯 謀, 醉而遣之。 醒, 以戈逐 子犯 。”2.泛指兵器。晉 熊遠 《因災异上疏》: “臣子之責, 宜在枕戈, 為王前驅。”唐 韓愈 《與鄂州柳中丞書》之二: “握兵之將, 熊羆貙虎之士, 畏懦蹙蹜, 莫肯杖戈為士卒前行者。”參見“ <<戈甲>> ”、“ <<戈矢>> ”。3.戰爭;戰亂。《左傳‧宣公十二年》: “夫文, 止戈為武。”《三國志‧吳志‧孫皓傳》“陳事勢利害, 以申喻 皓 ” 裴松之 注引《漢晉春秋》載《晉文王與皓書》: “將欲止戈興仁, 為百姓請命。”唐 杜甫 《秦州雜詩》之十九: “鳳林戈未息, 魚海路常難。”4.書法右下斜鉤。 參見“ <<戈腳>> ”。5.量詞。 古代長度單位。清 黃叔璥 《臺海使槎錄‧賦餉》: “ 臺郡 之田論甲, 每甲東西南北各二十五戈, 每戈長一丈二尺五寸。”6. 春秋 時國名。《左傳‧襄公四年》: “處 澆 于 過 , 處 豷 于 戈 。”杜預 注: “ 過戈 皆國名…… 戈 在 宋 鄭 之間。”7.姓。
Ханьюй Да Цыдянь. 1975—1993.